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、优化乡村产业体系、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;
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到家乡,投身农田,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。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熊模昌就是其中一位,他也被大家亲切的称为黑米哥,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创业故事。
绿竹垂青汀,柔风拂面轻;稻浪泛金色,田园如画境。江西南昌联圩镇地处赣江右岸、鄱湖之滨,周边三面环水、草洲肥美,区内湖岗纵横、沃野千里,历年来有着鄱湖明珠新建粮仓的美誉,是典型的传统农业乡镇,在这里时间仿佛慢了下来,生活充满了宁静和美好,这里的人们虽然朴素,却拥有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之心。
熊模昌,从联圩镇走出的大学生,1994年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南昌大学计算机系,毕业后的他为了寻求自我价值辗转了几个城市,最终选择在上海落脚,凭借着出色的才能和自身的努力,熊摩昌很快便在软件开发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。乘着时代的洪流,2010年他成功帮助企业上市,成为了行业中的佼佼者,也走上了人生巅峰。
然而早已在上海站稳脚跟的熊模昌,却在2021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—回家种田。“小的时候家里穷,住的都是茅房,后面生活改善了就住上了红砖瓦房,这么多年我一直在上海打拼,然后心里想着能否为家乡做点什么,终于在2021年的时候我下定决心回家乡种田,并顺势创办了江西鄱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,那时候的雄心壮志,一口气流转了2万亩田地,但现实给我狠狠地上了一课”。
——熊模昌(江西鄱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)
作为一个没有种田经验的人,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土地,熊模昌第一次感受到了绝望,他甚至不知道应该从何处开始,如何管理这么大面积的土地。万事开头难,抱着美好愿望的熊模昌很快整理好思路,并坚定地迈出了第一步,考察全国各地,寻找优质的水稻种子。缺乏农业经验,他便找来了所有亲戚朋友帮他种地,然而熟人难开口的习惯继而引发了管理难的问题,屋漏偏逢连夜雨,正当他思考着如何完善管理,提高大家对种田的积极性时,突如其来的疫情又给他雪上加霜,城市封锁、足不出户,一切都被打乱了。
“当时自己时常能够感觉到有心无力,经常坐在田边发呆,想到底自己这样做为什么,后来想到家乡就觉得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,而且一定要做好。”付出终有回报,2022年天气恰好,早稻丰收,看着颗颗饱满的稻穗熊模昌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辛勤劳作的成果,这一刻所有的辛苦与付出都是值得的。而他心中也再次燃起了希望的火焰,然而祸福相依,在经历过喜悦之后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。
再次面对挑战,已历经风雨的熊模昌展现出了无比的毅力和决心,他咬紧牙关,重新振作起来,毅然决定再次跋涉全国,与各地的学术机构合作,汲取最前沿的种植技术。同时精心筛选出适宜联圩当地气候的种子,经过多次土地试验,最终他果断决定另外开垦出两千亩地来栽种黑米,培育新的优质品种,为了更高效专业地进行农业生产,熊模昌还特意邀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水稻种植专家刘家兴加入团队。
“我是在学校时在农科院头帮老师做水稻实验,毕业之后做水田药剂的研发,后来到非洲做了11年的水稻项目国际援助,鄱谷农业的董事长熊模昌找到我的时候已经是他们耕作完第一年了,因为有一个2万亩的一个规模经济体,所以不论是跟种业公司或者是肥料公司,又或者是整个供应链谈判时有很大的优势,把成本降到最低,再把比较合理的成本提供给田管家承包人,因为大胆而奠定了鄱谷现在的格局”。
——刘家兴(江西鄱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)
稻子熟了,春华灼灼,秋实离离;岁稔年丰,穰穰满家;即使汗水流淌,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朴实的笑容,为了更好的推广优质产品,鄱谷农业全力打造高端稻米品牌——炎黄一粒米,从选种到端上餐桌都能随时溯源,用精细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,同时由鄱谷农业建设的一粒米数字农业产业园,推进数字技术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,实现农业规模化、机械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、数字化,以品牌创建、数字赋能、三产融合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,引领和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、农村增绿的目标。未来鄱谷农业将继续创新建设智慧农场,无人化的田间管理,实现从耕田、播种、施肥、插秧、收割到打捆,5G全程智能数字化操作。
“我们计划搭建一个数字稻蛙生态种养创业平台,用科技赋能让农户、村集体、公司和消费者都能得到利益,助力乡村振兴,实现共同富裕”。
——熊模昌(江西鄱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)
新农人熊模昌用热血和决心,不遗余力地带领着江西鄱古农业科技集团扎根农村、扎根农业,将自己擅长的领域带回家乡,助力家乡建设,实现科学智慧化的农业生产,为农业未来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。